Search


想像自己的心念流動像條河,
我們坐在岸上靜靜地觀看不沾染

  • Share this:


想像自己的心念流動像條河,
我們坐在岸上靜靜地觀看不沾染

用靜心談接受,是一種蠻貼切的方式。我只要有空檔,就會開始練習,邊放鬆,邊觀看內在心緒與感官經驗的來去。

身在其中,心無所住,那會得到片刻自在。剎那彷彿永恆,無始無終,不陷在過去,也沒走向未來。

這本書提供的練習方法,很值得我們試試看。像是把我們的想法具體化,拿來把玩端詳,然後莫忘初衷。想一想,抱著這樣的想法,讓我們跟目標之間的距離,是更遠還是更近?

其中第3題的c項,因為我們沒看過這本書中的其他方法,暫時擱著也可以。或者您心生創意,用您熟悉的方法,寫寫看也蠻好。祝福各位朋友,心靜自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丹尼斯.格林伯格, 克莉絲汀.A..佩德絲基】

勇於接受負面想法和痛苦情緒,有時頗具正面價值,好處與成效上比起判別、評估和改變想法毫不遜色、值得一試。「接受」是指觀察、而不去批判自己的想法、情緒和生理反應,好比對自己消長增減的想法與感覺單純靜觀其變,就是公認有利於自己的最好方法。接受自己的想法和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且有幫助的,是截然不同的。接受只表示你承認這些想法的存在,而且只要觀察就好,不必妄下定論或賦予它意義。

比方薩爾(Sal)理解到要學會控制焦慮的重要撇步,是讓自己置身於焦慮情境中,去測試自己的恐懼程度、並練習實際應付焦慮。起初在這些情境下感到焦慮時,他會出現負面的自我評價:「我到底是怎麼了?我太優柔寡斷了,好希望這種焦慮感消失。」但其實這種想法會加重薩爾的焦慮感;薩爾發現有種方法可控制焦慮問題,那就是接受這種情緒:「我就在讓我焦慮的情境裡,所以我現在很焦慮,反正一切都在預料中,我會留在原地,注意自己正視焦慮時會發生什麼事,我要設法瞭解自己的反應,而非讓它消失。」接受、態度客觀使薩爾能專心一致察看自己的想法和情緒、並達成目的,學會用嶄新妙方去控制焦慮。

如同以上範例所闡述的,有些門路能幫助我們學會接受認同:

1. 單純觀察就好,不去批判或試圖改變自己的想法與感覺,薩爾就是這樣去與焦慮近距離接觸;有位女性的見解則鞭辟入裡:「我知道自己在想什麼,但不被它們左右我的意志。」

2. 敞開心胸去看待整件事情,往大局著眼,不要拘泥執著於自己現在的想法和感受;例如瑪麗莎的上司每天早上勢必對員工精神訓話:「姑娘們,我們要保持心情愉快!」但沒人吃他這套,因為感覺很假仙,要是瑪麗莎心情憂鬱,也會覺得上司此話格外刺耳;不過瑪麗莎發現放大思想格局會對她很有助益,要是瑪麗莎為上司的訓誡鑽牛角尖,她整個人就會暮氣沉沉,瑪麗莎遂調整思路,心想每天只有短短一分鐘會聽到這句大道理,並思索上司其實樂意幫她保住工作,這種顧全大局的思考能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,使瑪麗莎感懷上司常支持和善待她,那句不中聽的話則顯得微不足道。

3. 假如接受想法與感受,能與自己重要的價值觀相互輝映,如此一來要認同自己內心反應或外在環境,有時會變得容易許多;雖然父親認不出羅德尼,令他痛苦憂傷,這些感受他還是照單全收,並讓他對父親的愛意和關懷,凌駕自己的負面情緒;儘管能和父親同席閒談,但人事已非使羅德尼黯然神傷,他卻沒有因此而不再花功夫與父親相處;即使悲痛欲絕父親的健康狀況日走下坡,羅德尼不但沒有因此臨陣脫逃,還煞費周章向父親獻上敬愛關心之情。羅德尼悲傷、卻也傳遞敬愛和關切心意,這些都是他遭遇的經歷,隨著時間流逝,每週與父親共處幾個小時變得彌足珍貴,因為羅德尼接受這是他們最後的親子時光這個事實。

*******************

習題:接受
利用工作表10.3 來幫自己像以上討論的案例一樣,朝接受現況的方向邁進。

*******************

.

以上文字摘自
《想法轉個彎,就能掌握好心情: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,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》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52893?loc=P_003_069

圖文已請求出版社的推薦

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洪仲清傾聽你三書:認識自己與愛,是一生的功課
【《跟自己和好》+《謝謝你知道我愛你》+《我想傾聽你》】
博客來三本一套75折(即日起至8/31)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57881?loc=P_007_004

2017年5月《療癒誌》上市
博客來—獨家限量印章親簽版
https://goo.gl/mXkKR9
金石堂—限量親簽版+明信片乙張(四款隨機出貨)
https://goo.gl/P9g26T
誠品—明信片乙張(四款隨機出貨)
https://goo.gl/Snaj8b
讀冊—明信片乙張(四款隨機出貨)
https://goo.gl/0mBJ6U
海外 馬來西亞大眾—親簽明信片
https://goo.gl/mqnm56

療癒誌BV與各章簡介播放清單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